查看原文
其他

建设银行王启杰:把脉客户发展痛点,创新贸易金融服务模式

张铭研 贸易金融 2022-04-05
——访中国建设银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 王启杰


“数字化”方面,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深化与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紧密合,坚持“场景渠道化”和“渠道场景化”的理念,建设银行的贸易金融业务开始深度融入到企业不同类型的交易场景,通过创新对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的服务模式,渠道与场景加速融合,“搭平台、建生态、扩用户”成效明显。


文 | 本刊记者  张铭研 

来源 | 《贸易金融》杂志2021年12月刊


优秀是一种习惯。中国建设银行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商国际业务,共谋全球发展。建设银行始终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践行新金融行动,推动国际业务高质量发展作为行动指南,将稳外贸、稳外资、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和产业链协同发展作为全行国际业务发展的努力方向,持之以恒,坚持以数字化转型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


前不久,中国外贸又迎来了超预期的“成绩单”。2021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外贸实现较快增长,成绩来之不易。1-10月,进出口总额4.89万亿美元,规模已超去年全年,再创历史新高。我国的贸易伙伴遍布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每天进出口贸易额超150亿美元。


面对外贸形势的新变化,建设银行对于贸易金融有哪些探索与创新?如何构建多维服务体系?贸易金融发展战略路线是怎样的?《贸易金融》记者带着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建设银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王启杰。(“M”为贸易金融杂志,“W”为王启杰)



01贸易金融数字化转型: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
M:建设银行的贸易金融数字化转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W:近年来,国内很多商业银行围绕“数字化”开启了转型之路。贸易金融与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紧密相连,无论从提升服务效率还是从自身合规风控角度,客观上都需要以“数字化”助力。回顾建设银行贸易金融这几年的发展,“线上化”已经奠定良好基础,“数字化”已具雏形并加速推进,未来还将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大踏步迈进。
“线上化”方面,建设银行已基本实现贸易金融业务线上化,具备无纸化线上化服务能力,线上化服务已覆盖企业网银、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渠道。
“数字化”方面,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深化与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紧密合,坚持“场景渠道化”和“渠道场景化”的理念,建设银行的贸易金融业务开始深度融入到企业不同类型的交易场景,通过创新对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的服务模式,渠道与场景加速融合,“搭平台、建生态、扩用户”成效明显。
建设银行在业界率先搭建了BCTrade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实现了福费廷、再保理、物流金融等交易服务功能,平台累计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利用新技术创新“跨境易支付”,实现多币种跨境汇款和清算秒级到账,试点期间累计交易额已突破1300亿元;在物流金融领域创新推出 “区块链+物联网” 数字化仓单服务模式,实现了数字化仓单的跨链交付和线上融资服务功能,解决产业客户面临的存货融资痛点;运用区块链技术搭建“铁路提单数字化平台”,联合战略合作伙伴创新铁路电子提单,为金融服务中欧班列和境内铁路多式联运、助力国际供应链稳定开辟了新的路径。
“智能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在国际结算人工智能审单和常规作业RPA机器人辅助作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对于提升服务效率,提升合规水平,降低人工作业负担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M:贸易金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难点和赌点,未来如何突破和解决这些难题?
W:一是产业数字化转型速度仍落后于金融和零售消费行业,制约了贸易金融数字化在相关产业场景的拓展应用,难以依据产业链中真实、可信的交易数据对授信业务进行风险评估管理。部分行业已出现了由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数字平台,这些平台有的采用“中心化”半封闭模式,服务面向自身供应链购销体系,很难外延到金融服务领域;有的采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开放式”数字化平台,但因为数据共享与信息保护和安全因素限制,与金融服务大范围的深度融合还存在一定障碍。金融服务要求交易数据共享和信息透明化,与企业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的矛盾依然突出,尤其是公众对信息保护意识的提高,对贸易新业态的金融服务和数字化转型也面临一些挑战。
二是银行授信理念的数字化转型面临巨大挑战。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引导下,“数据信用”的授信理念还局限在普惠金融小微客户群体,大中型客户由于经营的复杂性、信息数据的可获得性,大数据“画像“的难度更大,银行短期内难以摆脱以主体准入为主的授信理念,交易授信和押品授信仅在大宗商品贸易等个别领域有所突破。伴随着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共享,面向大中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将会分领域、分阶段、分步骤逐步实现。
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建设对推动银行业贸易金融数字化转型发挥了基石和支柱的作用,是目前政务数据开放的最佳实践。一方面极大地优化了中国口岸营商环境;同时也有力地支撑了商业银行的贸易金融数字化转型,反过来也有效支持了进出口贸易便利化发展。相信随着未来数据共享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增信、科技增信和智能化合规将成为贸易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方向。

02把脉客户发展痛点:创新贸易金融业务模式
M:贵行是如何满足客户的数字化需求?
W: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综合性、数字化服务需求,需要两方面发力:一是是银行内部要形成合力。加快不同产品条线、不同渠道、不同层级的多维度协调与整合,形成跨部门、跨条线的产品支持柔性团队,整合不同渠道、平台,以数字化手段共同为客户提供综合性、多元化贸易金融服务。其次,要秉持开放与共享的理念,“以客户为中心”打破传统对服务渠道的固化思维,对于产品和服务要延伸、融入更广阔的交易场景和生态场景,以客户痛点为问题导向,提供客户沉浸式、无感式的金融服务。
“以客户为中心”要求商业银行站在客户的视角考虑问题,要摒弃传统的坐商思维,主动融入客户的交易场景和贸易流程,为客户提供随需而至的贴心服务。譬如,建设银行创新的“跨境撮合“模式,探索向信息中介转型。企业客户在“走出去”和“引进来”等跨境交易场景中面临的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沟通效率低等痛点问题尤为突出。正如建设银行田国立董事长一再强调的“一切痛点皆是机遇”,运用新金融理念,可以整合多方资源、激活要素市场、打通断点堵点。传统上,银行扮演的是支付中介和信用中介的角色。在信息时代,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银行具备了向信息中介迈进的基础。
2019年底建设银行推出的“建行全球撮合家”跨境智能撮合平台,对海量的跨境贸易、投资、项目合作等从供给端和需求端进行智能对接和匹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跨境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沟通效率低等问题。通过搭建跨境交易所必须的市场、客户、资金、信息、渠道等多种商业要素的桥梁,构建以企业客户为中心的跨境交易生态圈,促进跨境经济循环,助力全球产业链畅通,赋能实体经济。目前平台注册企业用户超过13万户。去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平台快速上线支持14个语种访问的“全球医疗防疫物资”专区,为28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撮合各类医疗防疫物资出口2亿余件。为克服疫情造成的物理阻隔,平台还推出了“数字会展”等线上服务场景,目前已累计为33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120余场数字会展与跨境对接活动,助力境内外1万余家企业实现云展览、云对接、云洽谈、云签约。
在产品服务整合方面,为解决小微外贸企业融资难题,建设银行依托集团内部资源整合大数据技术在同业率先创新了全线上、纯信用的外贸普惠系列产品“跨境快贷”,自2018年起先后推出“出口贷”“信保贷”“跟单贷”等系列产品,累计为近万家小微外贸企业提供线上融资支持。通过对接国际贸易 “单一窗口”,在海关服务场景中嵌入税费支付、跨境汇款、跨境快贷等金融服务,企业可直接在海关“单一窗口” 快速便捷地办理各项金融业务。
同时建设银行也积极运用大数据等方法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和动态风险监测,创新推进贸易金融智能风控与合规体系建设,做好客户准入、交易监控、背景审核,贷后监测等全生命周期管理。

03聚焦趋势 把握未来:新业态、新技术、新动能
M:您认为未来贸易金融会有哪些趋势?
W:要把握全球宏观趋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推动贸易金融高质量发展。未来贸易金融将呈现并适应“三个新”的变化,即新业态、新技术、新动能。
一是贸易新业态迅猛发展将改变传统服务客群和服务模式。以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为代表的贸易新业态快速发展,在对外贸易中占比持续提升。疫情蔓延加速了外贸订单小额化、碎片化的进程,在B2C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出C2C、M2C、F2C等模式,精准直达用户个性化需求。从供给端看,未来B端和C端的界限会逐渐模糊,内贸外贸一体化进程会加速。以上几点都将使传统客群发生质变。银行要顺应趋势变化,改变以信贷为主导的发展理念,加快支付产品合作与创新,打破对B和C两端金融产品的隔阂,整合内贸产品和外贸产品,打造以便捷支付为先导,交易过程融入信贷支持的新型服务模式,以适应新业态、新需求的变化。
二是新技术将加快构建贸易金融新发展格局。贸易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技术、大数据等新技术将会持续赋能贸易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基于区块链等分布式架构的新商业模式正在加速兴起,金融机构、产业客户和生态服务方之间对于贸易金融场景中产生的交易、物流、资金流等信息和数字资产,可以跨链实现高效安全传递。另一方面,基于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大宗商品等生产要素资产的数字化正在广泛应用,铁路提单等贸易项下数字权证也投入应用。新技术的运用改变了贸易业态,也会改变贸易规则、乃至金融生态。应思考如何抓新技术、新场景、新产品的发展机遇,关注不安同技术平台之间的数据和接口标准化问题,推动底层互联互通,构建贸易金融发展新格局。
三是绿色贸易将成为贸易发展新动能。绿色和可持续,过去贸易金融从业人员关注相对较少。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贸易金融必须尽快向绿色贸易融资转型。绿色贸易的推进,关键在标准的制定,要以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为基础,借鉴国外同业先进经验,对标国际标准,尽快形成行业通行的绿色贸易融资标准,前瞻性布局绿色低碳企业,引导资源向主要绿色产业配置。

长期坚持提供干货不易,如文章引起大家共鸣、对大家有帮助,请大家赞并转发,以支持我们提供更多干货,谢谢。

专注十年,持续打造全面有价值的贸易金融知识库

商务合作\内容撰写\软文推广:18501955840(备注合作事由或电联)需求发布\业务对接\投融资需求:18600329996(电话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